【原创文章】观《流浪地球》有感
时间:
2020-03-25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从大年初一到现在,曾一度被这两句话洗脑,看《流浪地球》第一遍的时候,一直存在疑惑,为什么这么普通的两句话会在电影中出现四次?直到最近有机会二刷时,才明白这两句话可能不仅是戏谑的段子,也是这部电影感情线的暗喻。
“西方的壳,东方的核”,这是看完《流浪地球》后许多人给出的评价。我在某些机缘巧合下到电影院看过两遍(不是因为对科幻电影的挚爱,其实“科幻电影”四个字在我的脑海里并没有明确的概念),前后两遍的观后感明显不同。对一个没有任何天体物理知识储备的人来说,电影中出现的像“洛希极限”、“木星引力”、“宇宙速度”这样的术语更是一头雾水,所以第一遍观看时,更多的只是对电影中出现的壮观场景、想象力感到震撼。直到二刷的时候,更多的是对影片中“回家”、“希望”、“要让人类永远保持理智,的确是一种奢侈”这样的内容的感慨。
回家了,就好。
影片的节奏与每一步情感的升华和释放都难得的恰到好处,电影中,不止一个英雄,所有人,都有弱点,所有人都为了家成了英雄。为了获取活下去的名额,吴京饰演的父亲以牺牲自己换来儿子与岳父去往地下城的身份;喜爱潮流乐呵呵的姥爷在灾难中捡到女婴时,给她取了自己女儿的名字—韩朵朵;刘启不理解父亲却在最后一刻恳求父亲不要牺牲时……一幕幕场景似乎都在情理之中,却又难忍泪目。电影进行到尾处,有一只鲸鱼上了岸却被冻在了地面上,有人告诉刘启,那是因为它回家迷了路。
无论如何,逆流也要归家。
片中既有父子情,也有友情、兄妹情,更有家国情。恐怕再没有一个国家,能如中国人这般,对故乡家园有如此执念,无论多难多险,一定要回家,落叶归根,一家团圆。
希望是这个时代的黄金和钻石,不管活多长,我们都要拥有它。
无论最终结果将人类历史导向何处,无论最终结果是继续轮回抑或解脱,我们选择希望。就像俄罗斯宇航员的遗言所说的那样:“冰终将化成水”,我们要做的就是心怀希望,因为“希望”是这个时代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信仰的底色,其实就是希望。
要让人类永远保持理智,的确是一种奢侈。
人类之所以延续几千年来的历史和文明,就是有许许多多的人在关键的时间节点做出了非正常逻辑的选择。他们有的在历史滚滚年轮碾压过来之时,义无反顾牺牲小我,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人类文明的赞歌;有的在绝望之际依然心怀巨大的希望,充满了勇气去拥抱结局,这些故事后来被称作史诗。
正是这些赞歌和史诗,燃起了人类希望的曙光。
(作者:李琳华)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力捷迅药业

力捷迅文化胡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 (闽)-非经营性-2016-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