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绿色未来,低碳生活---谢霖芳(行政部)


时间:

2020-03-23

170万多年前,在这个寂寥的星球上第一次出现了人类的痕迹时,宣告了这个星球不再单调而是充满活力。那时的人类单纯的吸取着大自然赠与,和谐的融入这颗万物共同生存的美丽星球上。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的欲望逐渐膨胀,人们不满足于自然的主动赠与而是开始掠夺自然资源。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人类在吉大满足自身物欲的同时,也给自身的未来埋下诸多隐患。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的欲望却是无尽的。资源的紧张、世界人口的增多等一系列问题一次次地向人类生存发起挑战。人们在一次次挑战中明白了低碳的必要,把“低碳”挂在嘴边。然而低碳不仅仅是要个宣传语,而是要真正融入生活。

“低碳生活”顾名思义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但我认为“低碳生活”不仅仅是一种减少碳的排放,节约资源的生活,它更是我们人人追求和急需建立的“绿色生活”,是一种生活方式。华丽的口号谁都会呐喊,但坚持一种生活态度不是谁都能持之以恒。

低碳生活虽然需要政府营造一个助推的制度环境,包括制订长远战略,出台鼓励科技创新等政策,实施财政补贴绿色信贷等措施,也需要企业积极跟进,加入发展低碳经济的集体行动。但更主要靠人们在生活中自觉转变观念并加以践行。现如今低碳生活理念也就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低碳一族”,他们强调在提倡健康生活已成潮流的今天,低碳生活不再是一种理想了,更是一种爱护地球,从我做起的生活方式。

良好的生活方式是由合理的习惯堆积而成,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主席暨2007诺贝尔奖得主帕乔里博士表示不吃肉、骑脚踏车、少消费,就可以协助遏止全球暖化。低碳生活的准则为低污染,低消耗和低排放,以及多节约。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

“便利”是现代商业营销和消费生活中流行的价值观。不少便利消费方式在人们不经意中浪费着巨大的能源。比如,据制冷技术专家估算,超市电耗70%用于冷柜,而敞开式冷柜电耗比玻璃门冰柜高出20%。由此推算,一家中型超市敞开式冷柜一年多耗约4.8万度电,相当于多耗约19吨标煤,多排放约48吨二氧化碳,多耗约19万升净水。生活中的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数据,例如:汽车:一辆每年在城市中行程达到2万公里的大排量汽车释放的二氧化碳为2吨。发动机每燃烧1燃料向大气层释放的二氧化碳为2.5公斤 电脑:使用一年平均间接排放10.5公斤二氧化碳。 洗衣机:间接二氧化碳排放量年均7.75公斤。人体:每人每天通过呼吸大约释放1140的二氧化碳。但是,只要光合作用存在,那么生产食物消耗的二氧化碳与通过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基本保持平衡。 暖气:使用煤油作为燃料的暖气一年向大气层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为2400公斤。使用天然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900公斤,电暖气则只有600 公斤。 冰箱:间接二氧化碳排放量年均6.3公斤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不胜枚举。

高能耗的发展带给我们的是满目疮痍的环境,看着高碳排放导致城市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交通噪音、城市固体垃圾处理等问题,我们必须各自做出努力在这低碳生活一理念上达成共识,共同行动。低碳生活”向人类提出的是前所未有的问题,没有现成的经验、理论与选择模式,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创新,创新我们的生活模式,以保护地球家园、为人类未来造福为宗旨,是避免气候发生灾难性变化、保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之一。

浏览中国历史,我们羡慕古人“低碳生活”带给他们的绿色世界。苏东坡在看着那赤壁汹涌的碧波,放声吟唱着“大江东去,浪淘尽”,贬谪的抑郁一扫而光。竹林七贤徜徉在竹林绿色的海洋中,饮酒赋诗,在浊世中如青莲般出淤泥而不染,心灵安逸和平。陶潜隐居田园中生活,在“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中感受那绿色的生活,忘却那官场中的勾心斗角。 自古以来,有多少隐士君子在绿色的包裹下,过着真正的绿色生活,荣辱偕忘,与世无争,绿色的生活更带有一种吸引力吧。   

而现在,现代生活中人们为了生活而不停地奋斗,似乎也少了那种“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如果是这样,那么就回归田园,到田园中去感受一下那质朴,纯真的气息,回到田园,去感受一下大自然赋予的魅力,感受一下乡村人民的淳朴。领略下绿色环境带来的身心愉悦,体会绿色生活赋予我们以及后代子孙的宝贵财富。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节能减排势在必行,低碳发展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低碳生活不仅是一种态度、一种义务,更是一种责任。因为人类只有一个共同地球,选择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