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毕业了,工作了---赖秋菊(质控部)


时间:

2020-03-23

时间一晃而过,我依稀记得为了考试而在教室日夜奋战的自己,记得闲时泡在宿舍泡在电脑前的自己,记得毕业典礼上的自己,还记得和室友依依惜别的自己。默默的我就来到了柘荣,默默的,一切看似平淡却有不平淡。

毕业之际我们面临着很多的选择,我们可以考研,考村官,考银行,考公务员,考事业单位。很不幸的是今年出了一条规定,事业单位从今年开始不再招聘应届毕业生,如有特殊情况除外,还是新鲜出炉的,刚好我们这一届毕业生赶上了,考事业单位路没了,考公务员的路就挤爆头了。在我们的身边不缺少为考公务员宁可“蜕一层皮”的人,人人都说公务虽然工资低一点,但是待遇好,所以“挤爆头”也要挤,我始终无法理解。

回头想想大学毕业至今一路走来看似是平淡的,但想想其中的心里斗争是不会少的,毕业的压力,就业的压力和家里的压力。毕业时我也参加过一些招聘,投递过一些简历,当然也有过两三场的面试。简历一去杳无音讯,面试曲曲折折。在择业的时候经常会听到人们说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可关键是我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想做什么。家人希望我考公务员或者考事业单位。当同学们努力奋斗考公务员考银行的时候我在面试一家蔬菜公司的技术种植员,当大家为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的时候,我还在因择业而感到迷茫。或许是被逼到了极限,也或许自己看开了,就业择业又不是生死攸关的事情,没有尝试过怎么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岗位,怎么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我只知道工作是自己的,我不想因为他人而选择自己不感兴趣的工作,在自己打不起劲的岗位上也是一件相当累人的事,这或许我择业的信仰。

在现在的社会上我们常常能听到八零后、九零后还有一零后这三个词,我曾经特意上网查询,百度上说八零后是指国家依法执行计划生育后所出生的一代人的代名词,一次讨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用法律限制人类生育后所面临的问题及八零年以后所出生的独生子人群所面临的生活、成长、文化发展问题。后来这个词被广泛的作为1980年1月1日至1989年12月31日出生的人群代名词,九零、一零也是类此的词汇。在八零后这一代人身上具有鲜明的改革开放带来的彰显个性的时代烙印。我是正宗的九零,处于八零和一零的过度地带,没有八零的拼搏和奋斗,也没有一零的自信满满,特别是像我这种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平凡而又普通的九零,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我们更多的是为家人考虑,我们做事做人本分而谨慎,胆怯而内向,说的难听一点感觉就是前怕狼后怕虎。这一点在大学生活中的体会更是深刻,不同的生长环境造就了不一样的性格特点,家境好的朋友自信、大胆的做自己想做的事,他们自信满满,激情四射的样子很是让我感触。当然也不能完全排除自身的一些因素,我承认对于自己的性格缺陷我还是有责任的。

我觉得我一向是懦弱而毫无主见的人,但在择业方面我确实勇敢了一把。毕业后的第二天,我托着大包小包的行李来到了柘荣,当时的场景久久不能释怀,希望以后我也能坚信自己的选择而义无反顾。